弘扬蔡氏文化  传播蔡氏信息

      宣传蔡氏品牌  服务蔡氏宗亲


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    

蔡氏新闻 ·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揭晓:蔡旭哲担任指令长  · 福建省福州市仑山区蔡襄宗祠(蔡襄纪念馆)举办..  · 香港名仁堂董事局主席蔡金霖为云南边陲的勐海..  · 福建建阳蔡氏两会前往松溪开展交流活动  · 河南举办2024年君子山登高暨第三届蔡邕文化节  · 台湾蔡正元宗长带领家族返福建恳亲  ·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举办重阳节活动  · 姬周根亲文化研讨会暨第二届世界蔡氏企业家文..  · 广东陆丰博社村蔡氏宗祠源远堂落成庆典  · 广东韶关市南雄文坑蔡氏宗祠(昇公祠)重修落..  
文化大观 更多

典故传说

蔡氏文化

谱牒文化

功德榜 更多

《蔡氏文化网》编辑部

组成人员


编 辑:蔡嘉蓉 蔡崇文 王奇蓉

编 审:蔡弘光

主 编:蔡海峰

 ·当前位置:首页 > 文化大观 > 典故传说 > 内容 

蔡家城吊古

发布时间:2014/4/18
在江西省赣南西部边陲的上犹县营前镇,曾雄踞过一座蔡氏宗族修建的城池,名曰:“蔡家城”。它兴建于明朝正德(约公元1506—1510)年间。至公元1956年国家兴建上犹江水电厂,因该城位于其水库之制高点而彻底拆除。前后共经历了430余年。
肇基营前的蔡氏,乃江南始祖蔡剑公二十九世孙蔡起渭公。起渭公原籍南昌甲子市及铜川。其先祖节烈公授招讨使,从文天祥起义兵勤王。因自南昌播迁吉水住歧乡。继而迁上犹营前。据《上犹县志》载:起渭公“经明行修,文行超卓”,举乡贡。元大德(约公元1298)年间,县薄刘彝训延掌大傅书院。元延祐初(约公元1314)年前后,达鲁化赤伯颜察儿修复书院,拨赡田百亩,再延起渭公典教。此后犹邑文风大振。有“文教由兴”之赞誉。从此蔡氏在赣南科名迭出,名列庠者不可胜数。善贾而富于赀者亦众。明景泰(约公元1450)年间,起渭公裔孙本太公捐谷一千二百石赈济灾民,朝廷降旨建坊旌义。明嘉靖(约1522)年间,本太公之孙朝权公又捐谷一千石赈饥,亦奉旨旌义。此外,捐资兴学、建寺庙、架桥修路者更是代有闻人。因而富声远扬。
由于营前地接湖南郴桂边鄙,“山高林密,易于藏奸”,遂“筑城自卫”。明正德(约公元1506—1522)年间,岁贡蔡元宝公等,“建议军门行县设立城池。爰纠族得银六千有奇,建筑外城。嘉庆三十一年(公元1553),粤寇李文彪流劫此地。”县主醴泉吴公,“复与邑庠生朝佾公等议保障之策”,蔡氏族人“又敛族得银七千余重筑内城。(城)高一丈四尺五寸,女垣二百八十.七丈,南北如之”。(以上引文皆引自《上犹县志〈营前蔡氏城记〉》,作者为明天启年间上犹知县龙文光)。
从明正德(1506)到清顺治二年(1645)的一百三十九年多时间里,城内“庐舍鳞次,灯火千万家,秉夜书声彻闾里”(乾隆五年版《蔡氏族谱·〈起渭公源流考〉》),当年蔡氏城内真乃“备极繁荣”。其时我们的祖先也许曾踌躇满志地说过:吾子孙可世代无忧矣!龙文光先生也在《营前蔡氏城记》中盛赞“今观蔡氏后贤,虽罹兵燹而人无散志”,“美哉,蔡氏为子孙计,深且远也!”
然而,就在龙氏极口夸奖之后仅仅过了二十多年,蔡家城就在顺治、康熙年间边疆遭遇了几次兵祸。其中尤以康熙甲寅(公元1647)年之浩劫损失最为惨重。据《上犹县志》载:“清顺治二年(公元1645)年,流寇阎王总、叶枝春等拥众据营前,隐蔡家城”,顺治六年(公元1649年)又“合桂东流寇张和尚等复据营前城(即蔡家城)”,两次共杀蔡氏生员24人。至康熙甲寅(1674)年,原吴三桂旧部胡子田、廖道岸、余贤、何兴、何全等,鼓集粤众数万,号称十万,又两度蹂躏上犹,“破营前城”,“并犹邑四野,悉遭杀掠”,“幸脱生无几,妇女尽皆淫虏”(乾隆十五年版《上犹县志》),城破之日,本用以御敌的屏障,此时竟成了围困自家子孙无法逾越的屠场。死难者数以千计,族中精英几遭屠戮殆尽。财物亦被洗劫一空。贼兵退后纵火,烈火持续七日七夜。全城一片断垣残壁,空余遍地瓦砾。遇害者暴尸荒野,惨不忍睹。室庐田园为之一空。暴行之凶残,至今思之,犹令人凄然泪下!事隔六十多年之后,希英公在乾隆七年撰修族谱时,还在《起渭公源流考》中喟然长叹:“予姓遂四散,或迁居县城,或避乱赣州,远者且在楚蜀。而营城中人烟稀疏。欲求往日之比户聚处,岁时伏腊,交相遗问,不可得矣!”当年祖先修城,运筹谋划,耗尽心血,惨淡经营,哪里曾料到若干年后换来的竟是后辈子孙沉重的血泪?
“遥祭亲人罹难处,伤心忍睹古城悲。”
城中蔡氏从此元气大伤。濒临营前河的南门城墙也因年久失修而遭洪水冲垮。到了民国,从1930年营前区长邓尚华强拆城砖修筑碉堡以后,就不断地被当地政.府无偿征用。修街道,盖礼堂,建学校都成群结队地前往挖取。其时蔡氏子孙上下奔走,吁请当时的地方官手下留情,力图抢救。先父启清公在与邓尚华进行严正交涉时,义愤填膺,双方拔枪相向,几至火拼。但蔡氏势力终已式微,无力挽救这些断壁残垣覆亡的命运。
“寒风又复为春柳,条条看即烟蒙蒙”。
冲出樊笼的起渭公后裔,在营前,在上犹县城,在赣州,举人、进士、翰林,金榜题名者仍蝉联鹊起,群星璀灿。近现代以后,硕士、博士、专家、教授,更是新蕊争秀,繁花似锦。2000年赣南蔡氏联修族谱时,我起渭公后裔,不论城市乡村,海内域外,都是同心同德,群策群力,联修盛举圆满玉成。蔡家城城墙虽已湮没于历史长河,但蔡氏子孙依然枝荣叶茂,瓜瓞绵绵。宗亲们的血缘亲情也经古长新,与世长存。
“流水夕阳千古恨,春霜秋露百年悉”。值此修续宗谱之际,谨向顺治、康熙之乱殉难的先祖致哀,愿死难的先人长眠安息。
·上一篇:百家姓·上蔡说“蔡” ·下一篇:李光耀的母亲是蔡认娘
关闭本页】【返回页顶


| 稿留言 |  |  |

部   箱:2512630201@qq.com

码:91441302MA546BX10P  号:粤ICP备2020098548号-1

息,未经许可,转载必


在线客服

主 编: